不想让糖尿病“遗传”,做好一件事是关键!
来自: 卡布奇诺1008 2018-11-26 09:12:06
“糖尿病家庭”扎堆出现的背后,“遗传”加“环境”共同导致
“糖尿病家庭”的出现,对家庭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一场无法摆脱,又必须克服的“噩梦”:家中的小孩子是糖尿病患者时,对小小的他而言,打针注射是逃不开的魔咒,而大一点的青少年则得日日提防血糖时刻表和羞于对朋友谈起自己的病,成年后的人则要面对并发症的相继出现带来的恐慌……
不可否认,糖尿病中有100多个易感基因,一家人很有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代代有糖友,有数据显示,当父母一方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子女患病风险为40%,而如果父母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患病风险将增加到70%。
上述所有的几率只能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而不是遗传病,这种遗传倾向表现与否,与后天环境因素有直接关系。
例如父母都有糖尿病,但一个孩子每天喜油腻、不爱运动、身体肥胖,那么他得糖尿病的几率就高,而另一个孩子则合理饮食、运动健身,他可能终身都不会有糖尿病。一家人在同一屋檐下,同吃一锅饭,有着相同的饮食习惯,例如吃的油腻、饮食不节制、高热量,相同的生活习惯:肥胖、缺乏运动锻炼,熬夜等等这些都会让血糖随着体重“节节升高”,最终表现为糖尿病在这个家族中“传染”。
怎样“杜绝”糖尿病延续给下一代?
目前医学技术,基因尚无法改变,那么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了防止“糖尿病家族”的唯一有效途径,有糖尿病风险的家族成员一定要积极的参加运动,在饮食上面要注意减少总热量,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等,简单来说就吃少吃不健康的食物,增加蔬菜和粗粮。
此外,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家族成员一定要积极减重,患糖尿病史不超过6年,BMI指数在27~45区间中,成功减重15公斤以上者,86%的患者能够达到临床缓解,意味着不再需要服用糖尿病药物。“这对广大的肥胖糖友来说无疑是个极好的消息。”
除了生活上的改变外,治疗在家庭中意义更为重大,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在医院定时服药、打胰岛素外,居家护理工作不能忽视,能有效控制慢性并发症和减少致残、致死事件的发生。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