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给药的误区
来自: 时光与时间 2017-02-14 16:04:26
口服给药是常用给药途径之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服药方式都不科学,以致药物不能顺利到达胃肠道,并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了解一下常用的错误服药方法,以期大家能走出口服给药的误区。
1、干吞强咽药物
服药时不用开水送服,干吞强咽,易使药物滞留食道中,造成食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严重后果。服用药片一定要用温开水吞服,饮水可加速药片通过咽喉、食道进入胃部,同时可以增加胃的排空速率,使药物更快到达小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2、躺在床上服药
躺在床上服药只能使一部分药片进入胃内,而多半则在食管中溶解,既对食管有害,又不能完全发挥药效。吞服药物时宜站位或坐位,并且所用温开水的量不得少于100毫升。
3、捏小孩鼻子喂药
患儿的鼻子被捏住,只用口呼吸,这时药液易呛进气管和支气管,轻则引起剧烈咳嗽,重则发生吸入性肺炎或药片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对于婴幼儿,则不宜直接给服药片或药丸,应将药片或药丸研成粉末状放入糖水或甜米汤内,用小匙从口角处慢慢喂服。
4、小儿睡时喂药
小儿不仅喉咽狭窄,而且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全,若在睡眠状态下喂药,药液可刺激咽部神经,反射性引起喉痉挛,使小儿窒息。
5、将胶囊内药物倒出
如果将胶囊内的药物倒出后服用,就可能出现由于药物味苦、难闻,或刺激口腔黏膜、胃黏膜而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现象,或者药物被胃酸破坏,需要肠溶的药物却在胃中溶解,从而不能很好地被吸收,削弱了药效,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6、用果汁送服
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胃肠吸收。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中副作用增强,某些碱性药物更不能与果汁同时服用,因为酸碱中和会使药效大减。
7、用茶水或牛奶喂药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鞣酸等,这些物质可以与药中成分发生反应,使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后果。牛奶中含蛋白质、脂肪酸较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一层薄膜将药物包裹起来,因而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同时,牛奶及其乳制品中含有酸和较多的钙、磷酸盐等,这些物质能与某些药物生成稳定的铬合物或难溶性盐类,影响疗效。
8、服中药时滥加糖
往中药汤剂中滥加糖调味服用,往往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另外,有些中药恰恰是利用苦味达到药效的,因此就不能加糖。服用中药时可否加糖,应向中医师咨询,不能擅自作主
最新回应